| 任職人員 | 任職資訊 | 類別 | 卸任資訊 | 備註 |
---|
1 | 西成 | 乾隆六十年十二月廿日(1796,1,29) | 調 | 嘉慶元年六月二日(1796,7,6)調江蘇布政使 | |
2 | 倭什布 | 嘉慶元年六月二日(1796,7,6) | 署理 | 嘉慶二年十一月十八日(1798,1,4)調晉撫 | 乾六十、十二丁憂,俟服闋再行實授 |
3 | 陸有仁 | 嘉慶二年十一月十八日(1798,1,4) | 任 | 嘉慶四年正月廿四日(1799,2,28)調粵撫 | |
4 | 馬慧裕 | 嘉慶四年正月廿四日(1799,2,28) | 調 | 嘉慶五年二月五日(1800,2,28)調河南布政使 | 二月十八日交卸(嘉慶朝宮中檔004932號) |
5 | 台斐音 | 嘉慶五年二月五日(1800,2,28) | 調 | 嘉慶五年六月廿三日(1800,8,13)緣事降調 | |
6 | 溫承惠 | 嘉慶五年六月廿三日(1800,8,13) | 任 | 嘉慶八年五月八日(1803,6,26)調河南布政使 | |
7 | 方維甸 | 嘉慶八年五月八日(1803,6,26) | 調 | 嘉慶八年八月五日(1803,9,20)調陝撫 | |
8 | 慶章 | 嘉慶八年八月五日(1803,9,20) | 任 | 嘉慶十年五月廿日(1805,6,17)年老到京另候簡用 | |
9 | 景安 | 嘉慶十年五月廿日(1805,6,17) | 任 | 嘉慶十年五月廿九日(1805,6,26)調福建布政使 | 由直隸按察使遷,未到任 |
10 | 朱勳 | 嘉慶十年五月廿九日(1805,6,26) | 任 | 嘉慶十一年十一月五日(1806,12,14)丁憂 | 離職根據嘉慶十一年十一月(上)起居注冊 |
11 | 常明 | 嘉慶十一年十一月五日(1806,12,14) | 任 | 嘉慶十三年六月十一日(1808,8,2)調鄂撫 | |
12 | 慶保 | 嘉慶十三年六月十一日(1808,8,2) | 任 | 嘉慶十四年四月九日(1809,5,22)調山東布政使 | |
13 | 朱勳 | 嘉慶十四年四月九日(1809,5,22) | 任 | 嘉慶十八年十月三日(1813,10,26)調陝撫 | 布政使服闋 |
14 | 慶炆 | 嘉慶十八年十月三日(1813,10,26) | 任 | 嘉慶十九年二月廿四日(1814,3,15)調河南布政使 | |
15 | 盛惇崇 | 嘉慶十九年二月廿四日(1814,3,15) | 任 | 嘉慶十九年閏二月廿七日(1814,4,17)調甘肅布政使 | |
16 | 何銑 | 嘉慶十九年閏二月廿七日(1814,4,17) | 調 | 嘉慶十九年八月廿七日(1814,10,10)調太僕寺卿 | |
17 | 瑞麟 | 嘉慶十九年八月廿九日(1814,10,12) | 任 | 嘉慶十九年九月一日(1814,10,13)調福建布政使 | 由福建按察使遷,未到任 |
18 | 楊懋恬 | 嘉慶十九年九月一日(1814,10,13) | 任 | 嘉慶廿年二月三日(1815,3,13)調甘肅布政使 | |
19 | 慶炆 | 嘉慶廿年二月三日(1815,3,13) | 調 | 嘉慶廿年二月八日(1815,3,18)緣事降調 | 由山東布政使遷,未到任 |
20 | 陳觀 | 嘉慶廿年二月八日(1815,3,18) | 調 | 嘉慶廿一年三月三日(1816,3,31)調太僕寺卿 | |
21 | 徐炘 | 嘉慶廿一年三月三日(1816,3,31) | 任 | 嘉慶廿五年九月十三日(1820,10,19)調山東布政使 | |
22 | 岳齡安 | 嘉慶廿五年九月十三日(1820,10,19) | 調 | 道光元年八月十七日(1821,9,12)卒 | 離職根據道光元年八月奏摺檔頁049,續陝西通志稿卷11頁23,誤書丁憂 |
23 | 唐仲冕 | 道光元年八月廿七日(1821,9,22) | 任 | 道光三年正月七日(1823,2,17)年老休致 | |
24 | 常文 | 道光三年正月七日(1823,2,17) | 任 | 道光四年八月二日(1824,9,24)調左副都御史 | |
25 | 鄂山 | 道光四年八月二日(1824,9,24) | 任 | 道光五年五月廿二日(1825,7,7)調巡撫 | |
26 | 鄧廷楨 | 道光五年五月廿二日(1825,7,7) | 任 | 道光六年四月廿三日(1826,5,29)調皖撫 | |
27 | 徐炘 | 道光六年四月廿三日(1826,5,29) | 任 | 道光六年七月十三日(1826,8,16)護巡撫 | |
28 | 顏伯燾 | 道光六年八月二日(1826,9,3) | 署 | 道光七年五月一日(1827,5,26)調甘肅布政使 | |
29 | 徐炘 | 道光七年五月一日(1827,5,26) | 回任 | 道光八年八月十二日(1828,9,20)調晉撫 | 任職根據續陝西通志稿卷11頁23 |
30 | 史譜 | 道光八年八月十二日(1828,9,20) | 任 | 道光十年十二月廿日(1831,2,2)調護巡撫 | |
31 | 楊名颺 | 道光十年十二月廿日(1831,2,2) | 署 | | |
32 | 史譜 | | | 道光十一年二月十二日(1831,3,25)調巡撫 | |
33 | 裕泰 | 道光十一年二月十二日(1831,3,25) | 調 | 道光十一年六月二日(1831,7,10)調安徽布政使 | |
34 | 恩特亨額 | 道光十一年六月二日(1831,7,10) | 調 | 道光十一年六月九日(1831,7,17)調浙江布政使 | 未到任 |
35 | 楊名颺 | 道光十一年六月九日(1831,7,17) | 任 | 道光十三年九月廿五日(1833,11,6)調巡撫 | |
36 | 何煊 | 道光十三年九月廿五日(1833,11,6) | 調 | 道光十五年二月十日(1835,3,8)調滇撫 | |
37 | 牛鑑 | 道光十五年二月十日(1835,3,8) | 任 | 道光十六年十二月廿四日(1837,1,30)病解 | 離職根據傳包,續陝西通志稿卷11頁24誤書丁憂 |
38 | 周天爵 | 道光十六年十二月廿四日(1837,1,30) | 任 | 道光十七年五月三日(1837,6,5)調署漕運總督 | |
39 | 楊振麟 | 道光十七年五月四日(1837,6,6) | 任 | 道光廿年五月十四日(1840,6,13)因病解任 | |
40 | 陶廷杰 | 道光廿年五月十四日(1840,6,13) | 任 | 道光廿五年正月六日(1845,2,12)命到京陛見 | 廿五年二月十六日解任係根據續陝西通志稿卷11頁24 |
41 | 鄭祖琛 | 道光廿五年二月十六日(1845,3,23) | 任 | 道光廿五年四月廿二日(1845,5,27)調滇撫 | |
42 | 裕康 | 道光廿五年四月廿二日(1845,5,27) | 任 | 道光廿六年三月卅日(1846,4,25)調署巡撫 | |
43 | 唐樹義 | 道光廿六年三月卅日(1846,4,25) | 署 | | |
44 | 裕康 | | | 道光廿六年十月十三日(1846,12,1)卒 | 離職根據道光廿六年十月外紀檔,頁101 |
45 | 楊以增 | 道光廿六年十月廿三日(1846,12,11) | 任 | 道光廿七年三月十六日(1847,4,30)調巡撫 | |
46 | 恆春 | 道光廿七年三月十六日(1847,4,30) | 任 | 道光廿八年十二月廿六日(1849,1,20)調刑部右侍郎 | |
47 | 常大淳 | 道光廿八年十二月廿七日(1849,1,21) | 任 | 道光卅年八月廿四日(1850,9,29)調湖北布政使 | |
48 | 雲麟 | 道光卅年八月廿四日(1850,9,29) | 任 | 道光卅年八月廿五日(1850,9,30)因病解任 | 未到任 |
49 | 朱雘 | 道光卅年八月廿五日(1850,9,30) | 任 | 道光卅年十月十一日(1850,11,14)同上 | |
50 | 王懿德 | 道光卅年十月十一日(1850,11,14) | 任 | 咸豐元年五月廿三日(1851,6,22)調閩撫 | |
51 | 吳式芬 | 咸豐元年五月廿三日(1851,6,22) | 調 | 咸豐三年十一月十八日(1853,12,18)命到京 | |
52 | 司徒照 | 咸豐三年十一月十八日(1853,12,18) | 任 | 咸豐七年十月十七日(1857,12,2)緣事撤任 | |
53 | 林揚祖 | 咸豐七年十月十七日(1857,12,2) | 任 | 咸豐八年七月廿七日(1858,9,4)調甘肅布政使 | |
54 | 慶廉 | 咸豐八年七月廿七日(1858,9,4) | 任 | 咸豐十年正月十二日(1860,2,3)調豫撫 | |
55 | 雷以諴 | 咸豐十年正月十二日(1860,2,3) | 任 | 咸豐十年五月日調光祿寺卿 | 離職根據清史列傳卷53頁22 |
56 | 瑛棨 | 咸豐十年五月廿一日(1860,7,9) | 任 | 咸豐十一年五月七日(1861,6,14)調巡撫 | |
57 | 吳春煥 | 咸豐十一年五月七日(1861,6,14) | 任 | 同治元年二月十三日(1862,3,13)緣事解任聽候查辦 | 離職根據同治元年二月長編總檔 |
58 | 毛震壽 | 同治元年二月十三日(1862,3,13) | 任 | 同治二年九月廿五日(1863,11,6)緣事革職 | |
59 | 鄭敦謹 | 同治元年十二月十七日(1863,2,4) | 署 | | |
60 | 林壽圖 | 同治二年九月廿六日(1863,11,7) | 任 | 同治四年八月六日(1865,9,25)緣事降調 | |
61 | 鍾秀 | 同治四年八月廿五日(1865,10,14) | 任 | 同治五年三月九日(1866,4,23)調直隸布政使 | |
62 | 林壽圖 | 同治五年三月九日(1866,4,23) | 任 | 同治七年十二月廿三日(1869,2,4)開缺養親 | |
63 | 翁同爵 | 同治七年十二月廿三日(1869,2,4) | 任 | 同治十年十一月廿二日(1872,1,2)調巡撫 | |
64 | 譚鍾麟 | 同治十年十一月廿二日(1872,1,2) | 任 | 光緒元年二月廿日(1875,3,27)同上 | |
65 | 蔣凝學 | 光緒元年二月廿一日(1875,3,28) | 任 | 光緒四年七月二日(1878,7,31)因病乞休 | |
66 | 王思沂 | 光緒四年七月二日(1878,7,31) | 任 | 光緒九年二月廿七日(1883,4,4)因病解職 | |
67 | 葉伯英 | 光緒九年二月廿七日(1883,4,4) | 任 | 光緒十二年七月十日(1886,8,9)調巡撫 | |
68 | 李用清 | 光緒十二年七月十日(1886,8,9) | 署 | 光緒十四年三月廿九日(1888,5,9)到京另候簡用 | |
69 | 陶模 | 光緒十四年三月廿九日(1888,5,9) | 任 | 光緒十七年二月廿三日(1891,4,1)調甘新巡撫 | |
70 | 張岳年 | 光緒十七年二月廿三日(1891,4,1) | 調 | 光緒廿年十二月十九日(1895,1,14)卒 | 離職根據光緒廿一年正月(一)月摺檔 |
71 | 張汝梅 | 光緒廿一年正月八日(1895,2,2) | 任 | 光緒廿三年九月二日(1897,9,27)調魯撫 | |
72 | 李希蓮 | 光緒廿三年九月三日(1897,9,28) | 任 | 光緒廿四年四月十六日(1898,6,4)卒 | 離職根據續陝西通志稿卷11頁25 |
73 | 李有棻 | 光緒廿四年四月十六日(1898,6,4) | 任 | 光緒廿五年九月二日(1899,10,6)丁憂 | 同上,八月廿日護巡撫 |
74 | 端方 | 光緒廿五年九月十九日(1899,10,23) | 任 | 光緒廿六年十二月十四日(1901,2,2)調河南布政使 | |
75 | 延祉 | 光緒廿六年十二月十四日(1901,2,2) | 調 | 光緒廿七年二月十四日(1901,4,2)調山西布政使 | 根據續陝西通志稿卷11頁25未到任 |
76 | 升允 | 光緒廿七年二月十四日(1901,4,2) | 調 | 光緒廿七年四月廿七日(1901,6,13)調巡撫 | |
77 | 李紹芬 | 光緒廿七年四月廿七日(1901,6,13) | 任 | 光緒廿七年十一月十二日(1901,12,22)調山西布政使 | |
78 | 夏旹 | 光緒廿七年十一月十二日(1901,12,22) | 任 | 光緒卅年十一月七日(1904,12,13)調巡撫 | 廿九年閏五月十三日護贛撫 |
79 | 樊增祥 | 光緒卅年十一月八日(1904,12,14) | 任 | 光緒卅二年十月廿日(1906,12,5)緣事解任聽候查辦 | 卅三年二月七日革職 |
80 | 錫桐 | 光緒卅二年十月廿日(1906,12,5) | 署 | | |
81 | 馮汝騤 | 光緒卅三年二月七日(1907,3,20) | 任 | 光緒卅三年七月廿八日(1907,9,5)調浙撫 | |
82 | 顏鍾驥 | 光緒卅三年七月廿九日(1907,9,6) | 任 | 光緒卅三年十一月廿三日(1907,12,27)調浙江布政使 | |
83 | 朱壽鏞 | 光緒卅三年十一月廿三日(1907,12,27) | 任 | 光緒卅四年二月三日(1908,3,5)調河南布政使 | |
84 | 王人文 | 光緒卅四年二月三日(1908,3,5) | 任 | 光緒卅四年三月十五日(1908,4,15)調四川布政使 | |
85 | 許涵度 | 光緒卅四年三月十五日(1908,4,15) | 調 | 宣統元年十二月廿日(1910,1,30)開缺另用 | |
86 | 余誠格 | 宣統元年十二月廿日(1910,1,30) | 任 | 宣統二年十一月十五日(1910,12,16)調湖北布政使 | |
87 | 錢能訓 | 宣統二年十一月十五日(1910,12,16) | 任 | | |
88 | 彭英甲 | 宣統三年九月廿七日(1911,11,17) | 署 |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