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任職人員 | 任職資訊 | 類別 | 卸任資訊 | 備註 |
---|
1 | 畢沅 | 乾隆六十年正月三日(1795,1,23) | 任 | 嘉慶二年七月三日(1797,8,24)卒 | 離職根據東華錄、清史稿 |
2 | 福寧 | | 署 | 嘉慶元年六月廿九日(1796,8,2)調署四川總督 | |
3 | 永保 | 嘉慶元年六月廿九日(1796,8,2) | 署 | | |
4 | 姜晟 | 嘉慶二年七月三日(1797,8,24) | 署 | | 任職根據東華錄、清史稿 |
5 | 勒保 | 嘉慶二年九月廿一日(1797,11,9) | 調 | 嘉慶三年正月十九日(1798,3,6)調四川總督 | 由雲貴總督遷 |
6 | 景安 | 嘉慶三年三月九日(1798,4,24) | 任 | 嘉慶四年三月十二日(1799,4,16)緣事到京候旨 | |
7 | 倭什布 | 嘉慶四年三月十二日(1799,4,16) | 任 | 嘉慶五年正月十八日(1800,2,11)不能辦賊,到京候旨 | |
8 | 姜晟 | 嘉慶五年正月十八日(1800,2,11) | 任 | 嘉慶五年十月十九日(1800,12,5)調直隸總督 | |
9 | 書麟 | 嘉慶五年十月十九日(1800,12,5) | 調 | 嘉慶六年四月十五日(1801,5,27)調吏部尚書 | |
10 | 倭什布 | 嘉慶六年四月十五日(1801,5,27) | 任 | 嘉慶六年四月十六日(1801,5,28)緣事解任到京候旨 | 未到任 |
11 | 吳熊光 | 嘉慶六年四月十六日(1801,5,28) | 任 | 嘉慶十年六月八日(1805,7,4)調直隸總督 | 未到任前,以長齡暫署 |
12 | 百齡 | 嘉慶十年六月八日(1805,7,4) | 任 | 嘉慶十年十一月七日(1805,12,27)緣事革職拏問 | |
13 | 全保 | 嘉慶十年十一月七日(1805,12,27) | 任 | 嘉慶十一年十月十一日(1806,11,20)調陝甘總督 | |
14 | 汪志伊 | 嘉慶十一年十月十一日(1806,11,20) | 任 | 嘉慶十五年九月十日(1810,10,8)調閩浙總督 | |
15 | 瑚圖禮 | 嘉慶十一年十月十一日(1806,11,20) | 暫兼 | | 以汪志伊到京請訓,由瑚圖禮暫兼 |
16 | 馬慧裕 | 嘉慶十五年九月十日(1810,10,8) | 任 | 嘉慶廿一年五月十二日(1816,6,7)調左都御史 | 命俟南河大工告蕆,再赴新任 |
17 | 孫玉庭 | 嘉慶廿一年五月十二日(1816,6,7) | 任 | 嘉慶廿一年十一月七日(1816,12,25)調兩江總督 | 未及時到任 |
18 | 馬慧裕 | | 署 | 嘉慶廿一年七月十日(1816,9,1)調禮部尚書 | |
19 | 張映漢 | 嘉慶廿一年七月十日(1816,9,1) | 署 | | |
20 | 阮元 | 嘉慶廿一年十一月七日(1816,12,25) | 任 | 嘉慶廿二年九月十二日(1817,10,22)調兩廣總督 | |
21 | 慶保 | 嘉慶廿二年九月十二日(1817,10,22) | 任 | 嘉慶廿五年四月廿三日(1820,6,3)調雲貴總督 | |
22 | 張映漢 | 嘉慶廿五年四月廿三日(1820,6,3) | 任 | 嘉慶廿五年十二月廿四日(1821,1,27)命到京 | |
23 | 陳若霖 | 嘉慶廿五年十二月廿四日(1821,1,27) | 任 | 道光二年九月十九日(1822,11,2)調四川總督 | |
24 | 李鴻賓 | 道光二年九月十九日(1822,11,2) | 調 | 道光六年五月十七日(1826,6,22)調兩廣總督 | 由漕督遷 |
25 | 楊懋恬 | 道光二年九月廿日(1822,11,3) | 署 | | |
26 | 嵩孚 | 道光六年五月十七日(1826,6,22) | 任 | 道光十年十一月廿八日(1831,1,11)緣事降調 | |
27 | 盧坤 | 道光十年十一月廿八日(1831,1,11) | 任 | 道光十二年八月廿日(1832,9,14)調兩廣總督 | |
28 | 訥爾經額 | 道光十二年八月廿日(1832,9,14) | 任 | 道光十七年正月廿二日(1837,2,26)緣事降調 | 由魯撫遷 |
29 | 吳榮光 | 道光十二年八月廿日(1832,9,14) | 兼署 | | |
30 | 林則徐 | 道光十七年正月廿二日(1837,2,26) | 任 | 道光十八年九月廿三日(1838,11,9)到京陛見 | |
31 | 伍長華 | 道光十八年九月廿三日(1838,11,9) | 兼署 | | |
32 | 林則徐 | | |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(1838,12,31)馳往廣東查辦海口事件 | 欽差大臣兼 |
33 | 周天爵 |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(1838,12,31) | 署 | | 漕督 |
34 | 林則徐 | | | 道光十九年三月九日(1839,4,22)調兩江總督 | 出差未回 |
35 | 桂良 | 道光十九年三月九日(1839,4,22) | 任 | 道光十九年六月廿七日(1839,8,6)調閩浙總督 | 由豫撫遷 |
36 | 周天爵 | 道光十九年六月廿七日(1839,8,6) | 調 | 道光廿年十一月廿八日(1840,12,21)緣事革職 | |
37 | 裕泰 | 道光廿年十一月廿八日(1840,12,21) | 任 | 道光卅年十一月十八日(1850,12,21)調閩浙總督 | 由湘撫遷,未到任前,以欽差戶左吳其濬暫署 |
38 | 程矞采 | 道光卅年十一月十八日(1850,12,21) | 調 | 咸豐二年九月二日(1852,10,14)緣事革職 | 由雲貴總督遷,未到任前,以鄂撫龔裕署 |
39 | 徐廣縉 | 咸豐二年九月二日(1852,10,14) | 署 | 咸豐二年十二月廿六日(1853,2,3)同上 | 兩廣總督 |
40 | 張亮基 | 咸豐二年十二月廿六日(1853,2,3) | 署 | 咸豐三年八月七日(1853,9,9)緣事降調 | 離職根據清史稿 |
41 | 吳文鎔 | 咸豐三年八月七日(1853,9,9) | 調 | 咸豐四年正月十五日(1854,2,12)兵敗捐軀 | 離職根據太平天國史事日誌 |
42 | 台湧 | 咸豐四年二月十二日(1854,3,10) | 任 | 咸豐四年六月十六日(1854,7,10)緣事革職 | |
43 | 楊霈 | 咸豐四年六月十六日(1854,7,10) | 兼署 | | 鄂撫 |
44 | 楊霈 | 咸豐四年九月五日(1854,10,26) | 任 | 咸豐五年四月廿七日(1855,6,11)緣事革職 | 實授 |
45 | 官文 | 咸豐五年四月廿七日(1855,6,11) | 任 | 同治五年十一月廿二日(1866,12,28)緣事撤任聽候查辦 | |
46 | 譚廷襄 | 同治五年十一月廿二日(1866,12,28) | 暫署 | | |
47 | 官文 | | | 同治六年正月十一日(1867,2,15)革職 | |
48 | 李鴻章 | 同治六年正月十一日(1867,2,15) | 任 | 同治八年十二月七日(1870,1,8)馳赴貴州督辦軍務 | 在營督辦剿匪事宜,未及時到任,同治八年正月十日抵任 |
49 | 李瀚章 | 同治六年正月十一日(1867,2,15) | 署 | 同治六年十二月十八日(1868,1,12)調浙撫 | |
50 | 郭柏蔭 | 同治六年十二月廿一日(1868,1,15) | 兼署 | 同治八年正月十日(1869,2,20)卸署 | |
51 | 李瀚章 | 同治八年十二月七日(1870,1,8) | 署 | | |
52 | 李鴻章 | | | 同治九年八月三日(1870,8,29)調直隸總督 | |
53 | 李瀚章 | 同治九年八月三日(1870,8,29) | 任 | 同治九年閏十月廿五日(1870,12,17)到京陛見 | 實授 |
54 | 郭柏蔭 | 同治九年閏十月廿五日(1870,12,17) | 兼署 | | |
55 | 李瀚章 | | | 光緒元年五月十六日(1875,6,19)赴雲南查辦事件 | |
56 | 翁同爵 | 光緒元年五月十六日(1875,6,19) | 兼署 | | |
57 | 李瀚章 | | | 光緒元年十二月十九日(1876,1,15)調四川總督 | |
58 | 翁同爵 | 光緒元年十二月十九日(1876,1,15) | 兼署 | 光緒二年九月十一日(1876,10,27)卸署 | |
59 | 李瀚章 | 光緒二年九月十一日(1876,10,27) | 調 | 光緒八年三月九日(1882,4,26)丁憂 | |
60 | 涂宗瀛 | 光緒八年三月九日(1882,4,26) | 任 | 光緒九年五月廿三日(1883,6,27)因病乞休 | 由湘撫遷,未到任前,以彭祖賢兼署 |
61 | 卞寶第 | 光緒九年五月廿三日(1883,6,27) | 署 | 光緒十一年二月廿五日(1885,4,10)回湘撫任 | |
62 | 裕祿 | 光緒十一年二月廿五日(1885,4,10) | 署 | | |
63 | 裕祿 | 光緒十三年正月廿五日(1887,2,17) | 任 | 光緒十三年四月十三日(1887,5,5)到京陛見 | 實授 |
64 | 奎斌 | 光緒十三年四月十三日(1887,5,5) | 兼署 | | |
65 | 裕祿 | | | 光緒十五年七月十日(1889,8,6)調盛京將軍 | |
66 | 張之洞 | 光緒十五年七月十二日(1889,8,8) | 調 | 光緒廿年九月十日(1894,10,8)到京陛見 | |
67 | 譚繼洵 | 光緒廿年九月十日(1894,10,8) | 兼護 | | |
68 | 張之洞 | | | 光緒廿年十月五日(1894,11,2)署兩江總督 | |
69 | 譚繼洵 | 光緒廿年十月五日(1894,11,2) | 護 | 光緒廿一年十一月十八日(1896,1,2)卸護 | 離職根據清史稿 |
70 | 張之洞 | 光緒廿一年十一月十八日(1896,1,2) | 回任 | 光緒廿四年閏三月二日(1898,4,22)到京陛見 | |
71 | 譚繼洵 | 光緒廿四年閏三月二日(1898,4,22) | 暫兼署 | | |
72 | 張之洞 | | | 光緒廿八年九月六日(1902,10,7)調署兩江總督 | |
73 | 端方 | 光緒廿八年九月六日(1902,10,7) | 兼署 | 光緒卅年二月十四日(1904,3,30)卸署 | |
74 | 張之洞 | 光緒卅年二月十四日(1904,3,30) | 回任 | 光緒卅三年七月二日(1907,8,10)到京陛見 | 任職根據張文襄公全集電奏 |
75 | 李岷琛 | 光緒卅三年七月二日(1907,8,10) | 暫護 | | |
76 | 趙爾巽 | 光緒卅三年七月廿八日(1907,9,5) | 調 | 光緒卅四年二月四日(1908,3,6)調四川總督 | |
77 | 陳夔龍 | 光緒卅四年二月四日(1908,3,6) | 調 | 宣統元年十月十一日(1909,11,23)調直隸總督 | |
78 | 瑞澂 | 宣統元年十月十一日(1909,11,23) | 署 | | 蘇撫 |
79 | 楊文鼎 | 宣統元年十月十二日(1909,11,24) | 暫護 | | |
80 | 瑞澂 | 宣統二年五月六日(1910,6,12) | 任 | 宣統三年八月廿一日(1911,10,12)緣事革職 | 實授,七月十五日陛見,王乃徵暫護 |
81 | 瑞澂 | 宣統三年八月廿一日(1911,10,12) | 暫署 | | |
82 | 袁世凱 | 宣統三年八月廿三日(1911,10,14) | 任 | 宣統三年九月十一日(1911,11,1)調內閣總理大臣 | |
83 | 魏光燾 | 宣統三年九月十一日(1911,11,1) | 任 | | |
84 | 王士珍 | 宣統三年九月十二日(1911,11,2) | 署 | 宣統三年九月廿四日(1911,11,14)因病解職 | |
85 | 段芝貴 | 宣統三年九月廿四日(1911,11,14) | 暫護 | | |
86 | 段祺瑞 | 宣統三年九月廿七日(1911,11,17) | 署 | |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