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任職人員 | 任職資訊 | 類別 | 卸任資訊 | 備註 |
---|
1 | 施朝幹 | 乾隆六十年四月廿七日(1795,6,13) | 任 | 嘉慶二年三月廿四日(1797,4,20)調宗人府府丞 | 仍留湖北學政任 |
2 | 陳嗣龍 | 嘉慶二年五月廿日(1797,6,14) | 任 | 嘉慶三年二月五日(1798,3,21)調宗人府府丞 | |
3 | 童鳳三 | 嘉慶三年三月十七日(1798,5,2) | 任 | 嘉慶四年正月廿四日(1799,2,28)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| |
4 | 劉湄 | 嘉慶四年二月廿四日(1799,3,29) | 任 | 嘉慶四年三月十五日(1799,4,19)調大理寺卿 | |
5 | 孟邵 | 嘉慶四年四月十九日(1799,5,23) | 任 | 嘉慶五年正月十三日(1800,2,6)調大理寺卿 | |
6 | 聞嘉言 | 嘉慶五年正月十三日(1800,2,6) | 任 | 嘉慶六年二月廿七日(1801,4,9)緣事降補通政使司參議 | |
7 | 劉鳳誥 | 嘉慶六年二月廿七日(1801,4,9) | 任 | 嘉慶七年正月廿八日(1802,3,2)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| |
8 | 趙秉沖 | 嘉慶七年二月十一日(1802,3,14) | 任 | 嘉慶八年十二月三日(1804,1,15)調通政使 | |
9 | 邵自昌 | 嘉慶八年十二月三日(1804,1,15) | 任 | 嘉慶九年八月五日(1804,9,8)調大理寺卿 | |
10 | 莫晉 | 嘉慶九年九月十三日(1804,10,16) | 任 | 嘉慶十年五月廿七日(1805,6,24)調通政使 | |
11 | 曹師曾 | 嘉慶十年六月十九日(1805,7,15) | 任 | 嘉慶十年十二月十日(1806,1,29)調大理寺卿 | |
12 | 秦瀛 | 嘉慶十年十二月十一日(1806,1,30) | 任 | 嘉慶十一年四月六日(1806,5,23)調順天府府尹 | |
13 | 陳霞蔚 | 嘉慶十一年四月十二日(1806,5,29) | 任 | 嘉慶十一年六月十四日(1806,7,29)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| |
14 | 陳鍾琛 | 嘉慶十一年七月十六日(1806,8,29) | 任 | 嘉慶十二年二月十四日(1807,3,22)年老平庸休致 | |
15 | 胡長齡 | 嘉慶十二年二月廿九日(1807,4,6) | 任 | 嘉慶十四年七月十日(1809,8,20)調左副都御史 | |
16 | 周系英 | 嘉慶十四年九月六日(1809,10,14) | 任 | 嘉慶十五年七月六日(1810,8,5)緣事降調 | |
17 | 張鵬展 | 嘉慶十五年七月廿日(1810,8,19) | 任 | 嘉慶十八年二月六日(1813,3,8)調通政使 | |
18 | 朱紹曾 | 嘉慶十八年二月廿七日(1813,3,29) | 任 | 嘉慶十八年九月卅日(1813,10,23)緣事革職 | |
19 | 陸以莊 | 嘉慶十八年十月十五日(1813,11,7) | 任 | 嘉慶十九年七月廿九日(1814,9,12)調宗人府府丞 | |
20 | 梁上國 | 嘉慶十九年八月十二日(1814,9,25) | 任 | 嘉慶廿年五月廿八日(1815,7,4)卒 | 離職根據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102頁42 |
21 | 韓鼎晉 | 嘉慶廿年七月二日(1815,8,6) | 任 | 嘉慶廿三年十二月十二日(1819,1,7)調大理寺卿 | |
22 | 鮑勳茂 | 嘉慶廿四年二月十八日(1819,3,13) | 任 | 嘉慶廿五年四月廿日(1820,5,31)調通政使 | |
23 | 戴聯奎 | 嘉慶廿五年四月廿八日(1820,6,8) | 任 | 道光元年八月十六日(1821,9,11)調禮部右侍郎 | |
24 | 辛從益 | 道光元年十月二日(1821,10,27) | 任 | 道光二年三月廿七日(1822,4,18)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| |
25 | 曹師曾 | 道光二年四月十一日(1822,5,31) | 任 | 道光三年七月三日(1823,8,8)回籍修墓 | |
26 | 張鱗 | 道光三年九月十三日(1823,10,16) | 任 | 道光四年二月十日(1824,3,10)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| |
27 | 桂齡 | 道光四年三月廿一日(1824,4,19) | 任 | 道光八年三月廿六日(1828,5,9)調大理寺卿 | |
28 | 蔣祥墀 | 道光八年五月廿一日(1828,7,2) | 任 | 道光十一年七月六日(1831,8,13)調左副都御史 | |
29 | 朱為弼 | 道光十一年七月廿六日(1831,9,2) | 任 | 道光十二年二月二日(1832,3,3)調宗人府府丞 | |
30 | 帥承瀚 | 道光十二年四月十八日(1832,5,17) | 任 | 道光十三年五月廿九日(1833,7,16)調通政使 | |
31 | 卓秉恬 | 道光十三年七月八日(1833,8,22) | 任 | 道光十三年九月十七日(1833,10,29)調宗人府府丞 | |
32 | 李振祜 | 道光十三年十月十三日(1833,11,24) | 任 | 道光十五年二月廿四日(1835,3,22)調宗人府府丞 | |
33 | 吳孝銘 | 道光十五年四月廿日(1835,5,17) | 任 | 道光十六年十月十三日(1836,11,21)調宗人府府丞 | 仍留福建學政任 |
34 | 趙盛奎 | 道光十六年十二月五日(1837,1,11) | 任 | 道光十八年七月廿三日(1838,9,11)調倉場侍郎 | |
35 | 祝慶蕃 | 道光十八年九月廿日(1838,11,6) | 任 | 道光十九年十月九日(1839,11,14)調通政使 | 離職根據道光十九年十月長編總檔 |
36 | 趙光 | 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十日(1840,1,14) | 任 | 道光廿年三月十日(1840,4,11)調通政使 | |
37 | 唐鑑 | 道光廿年四月七日(1840,5,8) | 任 | 道光廿五年十一月十二日(1845,12,10)因病解任 | |
38 | 何桂清 | 道光廿五年十二月五日(1846,1,2) | 任 | 道光廿七年五月廿九日(1847,7,11)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| |
39 | 邵燦 | 道光廿七年六月廿一日(1847,8,1) | 任 | 道光廿八年十月廿一日(1848,11,16)調大理寺卿 | |
40 | 溫葆淳 | 道光廿八年十二月十一日(1849,1,5) | 任 | 道光廿九年五月廿九日(1849,7,18)調宗人府府丞 | |
41 | 陶樑 | 道光廿九年六月廿三日(1849,8,11) | 任 | 咸豐二年八月一日(1852,9,14)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| |
42 | 廖鴻荃 | 咸豐二年九月四日(1852,10,16) | 任 | 咸豐二年十二月廿五日(1853,2,2)以尚書銜致仕 | |
43 | 龍元僖 | 咸豐三年二月十七日(1853,3,26) | 任 | 咸豐三年三月十一日(1853,4,18)開缺回籍省親 | 離職根據咸豐三年三月長編總檔 |
44 | 李鈞 | 咸豐三年四月十二日(1853,5,19) | 任 | 咸豐三年四月十八日(1853,5,25)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| 任職根據傳包、咸豐三年四月長編總檔 |
45 | 王履謙 | 咸豐三年六月五日(1853,7,10) | 任 | 咸豐四年四月十三日(1854,5,9)調左副都御史 | |
46 | 吳鼎昌 | 咸豐四年四月十三日(1854,5,9) | 任 | 咸豐五年九月十三日(1855,10,23)因病解任 | 離職根據咸豐五年九月分上諭檔,頁00111 |
47 | 周玉麒 | 咸豐五年十一月廿二日(1855,12,30) | 任 | 咸豐六年二月十九日(1856,3,25)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| |
48 | 厲恩官 | 咸豐六年四月廿日(1856,5,23) | 任 | | |
49 | 鄭敦謹 | 咸豐十年十月廿八日(1860,12,10) | 任 | 咸豐十一年二月日調大理寺卿 | 仍留山東學政任,離職根據傳包 |
50 | 周起濱 | 咸豐十一年三月廿日(1861,4,29) | 任 | 咸豐十一年四月十五日(1861,5,24)因病休致 | 任職根據清代起居注冊咸豐朝第54冊,頁032574 |
51 | 左宗棠 | 咸豐十一年五月廿五日(1861,7,2) | 任 | 咸豐十一年十二月廿四日(1862,1,23)調浙撫 | 任職根據傳包 |
52 | 許彭壽 | 同治元年二月十四日(1862,3,14) | 任 | 同治元年九月卅日(1862,11,21)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| |
53 | 賀壽慈 | 同治元年十一月五日(1862,12,25) | 任 | 同治二年五月十九日(1863,7,4)調大理寺卿 | |
54 | 王拯 | 同治二年七月十一日(1863,8,24) | 任 | 同治三年三月八日(1864,4,13)調通政使 | |
55 | 朱夢元 | 同治三年四月日 | 任 | 同治三年五月十九日(1864,6,22)調通政使 | 任職根據二知軒文存卷32頁32 |
56 | 胡家玉 | 同治三年七月六日(1864,8,7) | 任 | 同治三年十月廿三日(1864,11,21)調大理寺卿 | 任、離職皆根據傳包 |
57 | 鮑源深 | 同治三年十二月七日(1865,1,4) | 任 | 同治五年四月廿一日(1866,6,3)調大理寺卿 | |
58 | 童華 | 同治五年六月六日(1866,7,17) | 任 | 同治五年九月十二日(1866,10,20)調大理寺卿 | |
59 | 石贊清 | 同治五年十月廿一日(1866,11,27) | 任 | 同治六年十一月十七日(1867,12,12)調宗人府府丞 | |
60 | 鄭錫瀛 | 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(1868,1,11) | 任 | 同治七年八月十一日(1868,9,26)調宗人府府丞 | 離職根據同治七年八月奏摺檔,頁093 |
61 | 彭久餘 | 同治七年九月廿八日(1868,11,12) | 任 | 同治八年二月廿八日(1869,4,9)調大理寺卿 | |
62 | 王映斗 | 同治八年四月十一日(1869,5,22) | 任 | 同治八年十二月十一日(1870,1,12)調大理寺卿 | |
63 | 劉有銘 | 同治九年二月廿三日(1870,3,24) | 任 | 同治九年五月一日(1870,5,30)調大理寺卿 | |
64 | 徐桐 | 同治九年六月廿四日(1870,7,22) | 任 | 同治十年七月四日(1871,8,19)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| |
65 | 程祖誥 | 同治十年八月十六日(1871,9,30) | 任 | 同治十年十一月十八日(1871,12,29)調宗人府府丞 | |
66 | 龔自閎 | 同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(1872,1,26) | 任 | 同治十三年三月七日(1874,4,22)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 | |
67 | 劉有銘 | 同治十三年四月廿日(1874,6,4) | 任 | 光緒二年閏五月十九日(1876,7,10)卒 | 離職根據傳包 |
68 | 陳蘭彬 | 光緒二年七月廿二日(1876,9,9) | 任 | 光緒四年二月十九日(1878,3,22)調宗人府府丞 | |
69 | 劉錦棠 | 光緒四年四月四日(1878,5,5) | 任 | 光緒四年七月八日(1878,8,6)調通政使 | |
70 | 許庚身 | 光緒四年八月廿一日(1878,9,17) | 任 | 光緒五年四月五日(1879,5,25)調大理寺卿 | |
71 | 夏家鎬 | 光緒五年五月九日(1879,6,28) | 任 | 光緒五年九月十二日(1879,10,26)調宗人府府丞 | |
72 | 徐用儀 | 光緒五年十一月十一日(1879,12,23) | 任 | 光緒八年三月十七日(1882,5,4)調大理寺卿 | |
73 | 周瑞清 | 光緒八年月日 | 任 | 光緒八年十一月七日(1882,12,16)緣事革職 | |
74 | 吳大澂 | 光緒九年二月十二日(1883,3,20) | 任 | 光緒九年十一月十日(1883,12,9)調通政使 | 任職根據吳愙齋先生年譜,頁102 |
75 | 吳廷芬 | 光緒九年十月廿四日(1883,11,23) | 署 | | |
76 | 張緒楷 | 光緒九年十二月十五日(1884,1,12) | 任 | 光緒十年二月十一日(1884,3,8)因病開缺 | 離職根據十年二月分上諭檔,頁00051 |
77 | 徐樹銘 | 光緒十年三月十五日(1884,4,10) | 任 | 光緒十年十二月十二日(1885,1,27)調宗人府府丞 | |
78 | 張緒楷 | 光緒十一年二月廿六日(1885,4,11) | 任 | | |
79 | 胡瑞瀾 | 光緒十一年六月五日(1885,7,16) | 任 | 光緒十一年八月一日(1885,9,9)提督廣東學政 | |
80 | 邵曰濂 | 光緒十一年十月六日(1885,11,12) | 署 | | |
81 | 胡瑞瀾 | | | 光緒十二年正月廿七日(1886,3,2)調大理寺卿 | |
82 | 劉瑞芬 | 光緒十二年三月十五日(1886,4,18) | 任 | 光緒十二年九月十七日(1886,10,14)調大理寺卿 | 出使,未及時到任 |
83 | 邵曰濂 | 光緒十二年三月廿九日(1886,5,2) | 署 | | |
84 | 邵曰濂 | 光緒十二年十月十四日(1886,11,9) | 任 | 光緒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(1886,12,14)緣事革職 | |
85 | 徐致祥 | 光緒十二年十二月九日(1887,1,2) | 任 | 光緒十五年三月七日(1889,4,6)調宗人府府丞 | |
86 | 錢應溥 | 光緒十五年四月四日(1889,5,3) | 任 | 光緒十五年七月八日(1889,8,4)調宗人府府丞 | |
87 | 壽昌 | 光緒十五年八月九日(1889,9,3) | 任 | 光緒十七年六月五日(1891,7,10)調通政使 | |
88 | 張蔭桓 | | | 光緒十六年十二月十二日(1891,1,21)調大理寺卿 | 疑實錄誤 |
89 | 薛福成 | 光緒十七年六月廿五日(1891,7,30) | 任 | 光緒十七年八月十日(1891,9,12)調大理寺卿 | |
90 | 楊頤 | 光緒十七年九月六日(1891,10,8) | 任 | 光緒十八年閏六月十日(1892,8,2)調左副都御史 | |
91 | 李端遇 | 光緒十八年七月四日(1892,8,25) | 任 | 光緒廿年八月一日(1894,8,31)提督安徽學政 | |
92 | 徐承煜 | 光緒廿年八月六日(1894,9,5) | 署 | | |
93 | 李端遇 | | | 光緒廿一年九月十五日(1895,11,1)調通政使 | |
94 | 楊儒 | 光緒廿一年十月廿七日(1895,12,13) | 任 | 光緒廿一年十一月十六日(1895,12,31)調宗人府府丞 | 任職根據傳包 |
95 | 龔照瑗 | 光緒廿一年十二月十一日(1896,1,25) | 任 | 光緒廿二年七月十八日(1896,8,26)調宗人府府丞 | |
96 | 徐承煜 | 光緒廿二年八月九日(1896,9,15) | 任 | 光緒廿三年八月日調宗人府府丞 | 離職根據清史列傳卷63頁16 |
97 | 陳邦瑞 | 光緒廿三年九月廿六日(1897,10,21) | 任 | | |
98 | 曾廣漢 | 光緒廿四年二月廿六日(1898,3,18) | 任 | 光緒廿四年月日調宗人府府丞 | |
99 | 王福祥 | 光緒廿四年五月十四日(1898,7,2) | 任 | 光緒廿四年十二月六日(1899,1,17)調大理寺卿 | |
100 | 呂海寰 | 光緒廿四年十二月十八日(1899,1,29) | 任 | 光緒廿五年月日調通政使 | |
101 | 李昭煒 | 光緒廿五年正月廿三日(1899,3,4) | 署 | | |
102 | 袁昶 | 光緒廿五年六月十四日(1899,7,21) | 任 | 光緒廿六年七月三日(1900,7,28)緣事即行正法 | 離職根據光宣兩朝上諭檔(二六),頁227 |
103 | 王培佑 | 光緒廿六年閏八月三日(1900,9,26) | 任 | 光緒廿八年正月廿五日(1902,3,4)調宗人府府丞 | |
104 | 陳兆文 | 光緒廿八年二月九日(1902,3,18) | 任 | 光緒廿九年八月一日(1903,9,21)提督浙江學政 | |
105 | 王福祥 | 光緒廿九年九月十四日(1903,11,2) | 兼署 | | |
106 | 李盛鐸 | 光緒卅年五月廿三日(1904,7,6) | 署 | 光緒卅一年十月廿八日(1905,11,24)出差 | 離職根據光宣兩朝上諭檔(三一),頁189 |
107 | 王國楨 | 光緒卅一年十月廿八日(1905,11,24) | 兼署 | | |
108 | 陳兆文 | | | 光緒卅一年十二月廿七日(1906,1,21)調左副都御史 | |
109 | 唐紹儀 | 光緒卅二年正月十二日(1906,2,5) | 任 | 光緒卅二年正月十七日(1906,2,10)調外務部右侍郎 | |
110 | 管廷鶚 | 光緒卅二年正月廿七日(1906,2,20) | 任 | 光緒卅二年二月九日(1906,3,3)調大理寺卿 | |
111 | 趙秉鈞 | 光緒卅二年二月十三日(1906,3,7) | 任 | 光緒卅二年六月十七日(1906,8,6)調巡警部右侍郎 | |
112 | 劉若曾 | 光緒卅二年六月廿二日(1906,8,11) | 任 | 光緒卅二年九月廿日(1906,11,6)裁缺 | |